青州曾设参将署,掌管一方军事守备

频道:币圈知识 日期: 浏览:0

青州历来即为战略要地,清代不仅有满洲八旗驻防军,还专门设有青州城守营,其长官就是参将。青州的参将衙署在城里参府街,就是现在的偶园回民中学校址。

明代,此处曾经是省按察分司所在。康熙年间,改建为参将衙署。民国期间,这里又作为山东第四师范学校的南校舍,进行过翻建改建,失去了衙署的旧貌。新中国成立后,成为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属小学,后为偶园回民初级中学。

参将作为营官,是秩三品的军事长官。清代山东设三镇,青州营守参将属登州镇。参将属于中高级军官,清代全国参将定员总数为177名,其中包括水师参将22名,分别驻守全国各处要地。青州参将领益都、博山、临淄、博兴、高苑、临朐六汛,分驻所属各县。另外青州地方尚有守备一员。

青州参将衙署建于康熙十八年(1679年),系参将魏国珍申请改建的。在前,青州原有参将署历经战乱,久已废圯,或寓藩府或赁民房,无专门衙署。顺治年间,营将郑姓参将见原前司废地,久委草莽,申报朝廷拟在其址地建参将衙署。后该将领降职,此议搁置二十年,后驻守青州参将魏国珍悉力再请,获得朝廷批准,按规制建青州参将衙署于前司废址,永为营署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参将谢云又移修箭亭于内。

封建时代的官员衙署按等级分差别,都有严格的规制,其房舍数量、建筑型制甚至门窗大小都有严格规定,决不能越逾的。一旦建成,也绝少翻修增建,有“官不修衙,民不修店”之俗,故能在很长时间,保持原貌。这里的参将为城守绿营统兵官,其衙署基本建制,大致是进大门入仪门,沿中轴线排列为正厅、幕厅、后厅为办公地点,两侧分列左右司房、夹室。后院为主官所住宅院。另有兵器库、造作坊与驻军营房操练场等。

青州的参将衙署,自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建成使用,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,共计230余年。其先后历任参将30余位,其中既有满洲旗人,也有汉族军官,还有一位武状元,一名武探花。当年的衙署东侧就是关帝庙。参将衙署与关帝庙并列其间,占去大半条街,增威严气氛,显巍峨壮观。

(壹点号《风华齐鲁》出品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)

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

高端系统门窗

隔音门窗品牌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